近日,教育部再次发布了关于高考的重要提醒,这一举措彰显了教育部门对于国家选拔人才考试的高度重视。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广大考生及家长的心情愈发紧张,而教育部的及时提醒如同一股暖流,为考生们指明了备考的方向,缓解了他们的焦虑情绪。此次提醒不仅涵盖了考试纪律、防疫措施等方面,还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特别强调,为即将踏上考场的学子们送上了一份“定心丸”。
一、严明考试纪律,营造公平环境教育部强调,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其公正性、公平性不容置疑。各考点要严格执行考试纪律,加强对监考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考试过程无死角监控,严防作弊行为的发生。同时,也提醒广大考生要自觉遵守考试规则,诚信应考,用自己的真实水平去赢得未来的机会。对于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教育部门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二、强化防疫措施,确保考生安全鉴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多变,教育部特别提醒各地要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确保高考安全顺利进行。各考点要制定详细的防疫工作方案,包括考生入场体温检测、考场消毒、备用隔离考场设置等,确保每一位考生的健康安全。同时,也建议考生和家长在考试前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活动,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迎接高考。
三、关注心理调适,缓解考试压力高考不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心理素质的考验。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要关注心理调适,合理安排复习计划,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学校和社会各界也应积极为考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他们建立正确的考试观念,以平和的心态面对高考。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支持,避免施加过大的压力,共同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备考氛围。
四、合理规划志愿,把握人生方向高考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起点,而志愿填报则是决定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一步。教育部建议考生和家长在考前就做好志愿填报的准备工作,了解各个高校的专业设置、就业前景等信息,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合理规划。同时,也要关注近年来高校招生政策的变化,确保志愿填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回顾教育部的这次高考提醒,我们不难发现,它不仅是对考生的一次全面指导,更是对教育公平、防疫安全、心理健康和人生规划等多方面的高度关注。这些提醒不仅体现了教育部门对高考工作的严谨态度,更为广大考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每一位考生都能以平和的心态、扎实的学识和坚定的信念去迎接高考的挑战,为自己的青春书写一段无悔的篇章。
高考,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但绝不是终点。让我们携手并进,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坚韧的步伐,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教育部的这次提醒,无疑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在未来的征途中,愿我们都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共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高考母体》这个广告里面讲的是真的吗?
育部考试中心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警惕高考虚假宣传
近一段时间,一些媒体以电视、报纸新闻或软广告形式播发或刊登了有关高考“报告会”、“培训班”或辅导材料诸如“高考母题”等消息,声称有“国家考试中心副主任”、“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组顾问”、“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或“教育部考试中心原命题人员”等参加或辅导材料由他们组织编写,更有甚者,以“原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XX”等进行虚假宣传,严重干扰了考生的学习和中学的正常教学秩序,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为此教育部考试中心提请社会各界,特别是考生及考生家长注意:
1.根据国家有关保密法规,为维护社会公正和教育公平,教育部明令禁止各级教育考试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及聘请的命题教师参加以任何形式组织的有关高考辅导、补习、讲座、编写复习资料等活动;
2.教育部考试中心从未出版或发行过任何高考辅导材料、模拟题或母题等,以后也绝不会组织编辑、出版影响考生正常学习的此类图书;
3.教育部考试中心从未委托也绝不会委托任何个人或机构举办此类活动或出版此类出版物;
4.对假冒教育部考试中心名义举办此类活动或出版此类辅导材料的任何个人或机构,以及对假冒考试中心工作人员或考试中心特聘专家、顾问、工作人员身份参加此类活动或出版此类辅导材料的任何单位或个人,教育部考试中心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我们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不要盲目相信那些辅导资料的欺骗,端正学习态度,维护自己的利益。
[责
新高考改革,“新”在哪儿,到底“改”了什么
1、选科模式
新高考改革的第一大变化就是选科,传统高考以数理化、政史地划分文理科目,考生只能在这两个组合种做出选择,但是新高考改革采取“3+1+2”的选科组合,考生可以在选定物理或者历史的条件下自由选择另外两科,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12种组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擅长科目做搭配。
2、录取机制:两依据一参考
传统高考录取依据为高考成绩,但是新高考改革则依据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
统一高考成绩:就是指3+1+2的考试成绩,前面3是语文数学外语,后面是考生选择物理或者历史以及其他选考科目。
选考成绩:相当于高考,考试时间初步定在6月份。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价内部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体育成绩等)、艺术素养(艺术特长发展等)和社会实践。
3、赋分机制,排名竞争
新高考”3+1+2“模式分值计算:
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省市制定的等级赋分方案五等级一分一档制度,是将考生的卷面成绩的原始分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各等级所占比例约为15%,35%,35%,13%,2%,最低赋分为30分,最高100分。也就是说,考生即使交白卷,按照名次也有30分的成绩。
举例:
河北强基计划提醒
赋分制度下想要取得高分就需要考生对自己的学科实力有较准确的评估,同时还需要了解各科目难度及选科人数等因素对赋分结果的影响,想要选择考生擅长的又能够被赋予高分的选科组合还需要考生家长们付出一番心思。
4、志愿填报 专业优先
2021年实施新高考的8各个省市中福建、江苏、广东、湖南、湖北等5省实施【院校+专业组】,是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河北、辽宁、重庆等省实施【专业(类)+院校】,是专业平行志愿投档。
院校专业组是指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科目要求须相同。
专业(类)+院校”模式,采取一所院校一个招生专业(类)为一个志愿,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统一录取模式。考生既可以选择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也可以选择同一所高校的不同专业,还可以选择不同专业下的不同高校。
河北强基计划提醒
新高考志愿填报模式意味着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优先从专业角度选择高校并填报志愿。这样对于考生来说更加的公平,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范围。与现在志愿填报和录取方式相比,主要优势是扩大学生选择权,提高志愿满意度和满足率。但是同时也要求考生对自己的生涯规划有明确方向,从选科开始就需要考虑未来的专业及职业发展规划。
5、综合评价 多元录取
新高考改革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高校招生途径的改变,目前高校已经形成了强基计划、综合评价、高校专项等多种途径为一体的升学方式。建立了更加丰富、立体的评价体系,同时也为高校选拔人才拓宽了渠道。
河北强基计划提醒:目前,多元录取已经成为高校招生的必然趋势,目前,强基计划、综合评价、高校专项等升学方式都已经成为考生进入名校的重要方式,各位考生和家长也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高考这一条路上,尝试多种升学路径,为进入名校多一些可能。
升学路径虽然扩大,但是考生要对自己的综合实力有准确的定位,有侧重的准备,而且高考成绩依然是高校特招选拔的重要依据,是断然不能忽视的。
6、写在最后
新高考改革从政策的层面给予考生更多的选择权力,让有学科特长的考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专业和大学,也给了孩子进入名校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与此同时,也给考生家长带来很多问题和挑战!从选科到赋分再到志愿填报,都需要考生家长权衡多方因素综合考量。
2020年开始,教育部规定哪3类学生,不能再参加高考?
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有参加过高考,在高中紧张的学习环境下,寒窗苦读十年,只为高考后能够出人头地。不过并不是所有努力的学生,都能够参加高考的。从2020年开始,教育部新改动,这3类学生不能再参加高考。
第一类人想体验下高考氛围的人。除了选择复读的人,不然大家参加过一次高考,要么选择继续读书,要么选择复读。有的人觉得自己一到了高考就容易紧张,于是就想先去体验下,要是考出来的成绩不错,就先将就着去读大学。而在大一的时候,就选择备战高考,再考更好的学校,然后从大学里面退学。这样的就属于学业未完成,又浪费了高考资源,所以以后就不能再这样了。这类学生不再接收,这也是对其他人的公平表现。
第二类人是想复读,但是又害怕考不好,上了大学后就后悔的人。这些人学校为你保留了学籍,你也去报道了,后来因为觉得大学的生活环境不好,或者个人的等等原因,就选择了退学再次参加高考。如果想要复读,就不要去大学报道,去了就要好好读下去,这样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学校,都是比较好的决定。
第三类考场作弊的人。如今的高考考场都有监控,但是还是有的人会挑战高考的威严,甚至找人代考,当然这种是会发现的。这样就会取消大家的高考成绩,到时候严重的就不能再参加高考考试。所以不管大家多么想上一个好的大学,今年考不上,复读再读一年,会比你以这样的方式来的好。靠自己考出来的分数上的大学,以后和自己的孙子说起来的时候,自己也可以理直气壮,让他们好好学习。
希望家长能够给孩子一个榜样,让他们像高考状元一样,平时好好的努力,在高考的时候就能够如鱼得水。每一个状元的成功,都不是凭空而来的,他们背后的付出了艰辛的汗水,希望更多的考生,要是学不下去了。看可以去看看林丽渊、刘嘉森的逆袭故事等等,希望大家能够带着自己年轻人的冲劲,好好的学习,考到理想中的大学。
越努力越幸运,肯努力的人一定不会很差,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教育部发布高考招录5大陷阱是什么?
考结束,各类涉高考招生诈骗进入高发期。教育、公安部门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注意5大陷阱:①查分“木马”;②花钱“补录”;③花钱“改分”;④志愿“专家”;⑤“野鸡大学”。切实提高警惕,谨防受骗上当。
具体如下:
陷阱1:查分短信有“木马”,“钓鱼”网站有后门
提醒:目前,我市已公布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和查询方式。考生和家长在查询考生成绩时,一定要有辨别真伪的意识,通过北京教育考试院指定的查询方式或查分网址查询成绩,切记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里来历不明的链接。
陷阱2:内部有关系,花钱就能录
提醒:以往“内部招生”“特殊指标”“补录”等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不法分子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特殊指标或补录名额。近些年,有骗子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
高考招生录取系统有严密的全国统一的认证加密体系和监督机制。所谓花钱能上好大学、好专业,分数不够也能上大学的都是骗人的伎俩。考生和家长要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收到来历不明的通知书要仔细甄别,切勿轻信。一旦发现受骗,请及时报警。
陷阱3:黑客能改分,交钱能“包过”
提醒:此类自称可修改高考分数的纯属骗局。高考网上阅卷并非一般理解的互联网,而是采用内网阅卷,根本不存在外部黑客入侵的可能。网上阅卷与互联网物理隔绝,对网络安全保密实行全程“无死角”监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切勿相信黑客改分骗局。
陷阱4:志愿填报找“专家”,小心受骗被误导
提醒:考生参加志愿填报指导咨询活动一定要认清主办机构。对于社会上各类咨询机构举办的收费性质的志愿填报咨询活动要提高警惕,一些高价服务收费的APP、网站或咨询机构存在不规范和安全风险等问题。特别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各区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招生高校举办的现场或网上咨询活动都是免费的,要认准他们的官方网站。
高考政策及信息一定要以教育部、市教委、北京教育考试院、招生院校公布的为准,不要相信其他非正规途径了解的信息,避免上当受骗。同时,要牢记各批次志愿和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严格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按程序填报志愿,避免漏填、错填,更不要错过填报时间。要保管好自己的志愿填报密码,不要泄露给外人,以防他人篡改志愿。
陷阱5:“野鸡大学”花样多,辨清真伪莫上当
提醒:通常“野鸡大学”会通过各种虚假宣传、伪造招生办学资格、伪造招生宣传材料、谎称国家承认学历等伎俩,诱惑考生和考生家长报考。
2020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共3005所,均已在教育部官网发布,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登录教育部官网进行查询核实。在北京招生的高等学校以北京教育考试院印发的《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为准。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教育部发布高考招录5大陷阱